水穩碎石基層作為道路工程中重要的承重結構層,其施工質量直接影響道路的使用壽命和安全性。本文將系統介紹水穩碎石基層的施工技術流程,并分析施工過程中常見的質量問題及其防治措施。
一、水穩碎石基層施工技術要點
1. 材料準備與配比設計
水穩碎石基層采用水泥、碎石、砂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。碎石應選用質地堅硬、耐久性好的骨料,粒徑級配需符合規范要求。水泥作為膠結材料,一般采用32.5級或42.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,摻量通常為3%-6%。配合比設計應通過試驗確定,確保混合料的強度、壓實度和耐久性滿足設計要求。
2. 拌和與運輸
混合料應采用廠拌法生產,確保配料準確、拌和均勻。拌和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含水量,一般比最佳含水量高0.5%-1.0%,以彌補運輸和攤鋪過程中的水分損失。運輸時應采用覆蓋措施,防止水分蒸發和污染。
3. 攤鋪工藝
攤鋪前應檢查下承層質量,清掃干凈并灑水濕潤。攤鋪宜采用攤鋪機進行,確保厚度均勻、表面平整。松鋪系數應根據試驗段確定,一般為1.3-1.35。攤鋪過程中應避免離析現象,及時處理粗骨料集中區域。
4. 壓實作業
壓實是保證基層密實度的關鍵工序,應遵循“先輕后重、先慢后快、先邊后中”的原則。初壓采用輕型壓路機,復壓采用重型振動壓路機,終壓采用膠輪壓路機消除輪跡。壓實度應達到98%以上,且表面無明顯輪跡。
5. 養生保護
壓實完成后應立即開始養生,采用土工布覆蓋并灑水養護,保持表面濕潤。養生期不少于7天,期間禁止車輛通行。養生結束后應及時噴灑透層油,為后續面層施工做好準備。
二、施工期易發問題及對策
1. 強度不足
問題表現:取芯試件強度低于設計要求。
原因分析:水泥劑量不足、拌和不均勻、壓實度不夠或養生不到位。
防治措施:嚴格控制水泥劑量和拌和質量;確保壓實到位;加強養生管理。
2. 裂縫問題
問題表現:表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。
原因分析:含水量控制不當、壓實過度、溫差變化大或基層反射裂縫。
防治措施:優化配合比設計;控制壓實遍數;設置收縮縫;加強養護。
3. 平整度差
問題表現:表面凹凸不平,影響行車舒適性。
原因分析:攤鋪機操作不當、基準線設置不準或下承層不平整。
防治措施:提高操作人員技能;校核基準線高程;確保下承層平整度。
4. 離析現象
問題表現:混合料中粗、細骨料分布不均。
原因分析:裝卸料方式不當、運輸距離過長或攤鋪工藝問題。
防治措施:改進裝卸工藝;縮短運輸距離;優化攤鋪參數。
5. 壓實度不夠
問題表現:檢測點壓實度低于規范要求。
原因分析:碾壓遍數不足、含水量不合適或壓路機組合不當。
防治措施:增加碾壓遍數;調整含水量;優化壓路機組合。
三、質量控制要點
施工過程中應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,重點監控以下環節:材料質量檢驗、配合比驗證、拌和均勻性、攤鋪平整度、壓實度和養生效果。每個工序完成后都應進行檢測,發現問題及時整改,確保基層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。
結語
水穩碎石基層施工是一項技術性強、工序復雜的工程,需要施工人員熟練掌握各項技術要求,嚴格執行施工規范。通過科學的施工管理和嚴格的質量控制,可以有效預防和解決施工中的各類問題,確保道路基層的施工質量,為道路長期安全使用奠定堅實基礎。
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www.91xinyongdai.com/product/872.html
更新時間:2025-11-11 05:05:00